迎难而上,不负韶华
寒冷的冬夜,云南交投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在云岭大地的狂风中舞动,工地上灯火通明,一派大干景象,钢铁碰撞的声音从机器的内部传出,轮胎与链条的交织摩擦声旋转呼啸,伴随着切割机的嗡嗡声,时而高沉、时而尖利,如同一首悠扬的乐章。
此时,一个单薄的身影在工地上走动,他就是鹤关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经理部一工区副工区长、第二攻坚小组的副组长李明帅。
李明帅的脸上尽显疲惫,因为他知道,施工任务非常艰巨,通车的时间越来越近,而梁板还未架完,桥面系还差着很多……他背包里的本子,标注着每个施工点剩余的工程量。
一路走,他一路在心里盘算着工期账。
他知道,现在,任何一个工期都不能出问题。筑路人的工作更像是一场接力赛,人人负责、人人细心,方能合力建成项目工程,但凡设计、施工、安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导致前面的所有努力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因此要保证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问题。
在这之前,李明帅已经在公路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学习了扎实的隧道施工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他那些敢于突破常规性思维的想法,他那些创造性建议,时常在各项决策中取到重要作用。
这个故事,在不同的筑路人哪儿,有不同的版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版本是央视新闻那句:鹤关高速公路作为“十三五”规划中“能通全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成通车对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沿线旅游业发展,形成和拓展旅游交通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李明帅这里,这个故事的版本是:他每天坚持在一线技术管理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始终着眼于细节,看细看小,换位思考、换位观察……并进行效益对比,最终择优选择安全风险低、进度快、成本低的解决办法。
提起在鹤关高速的日子,他说:“鹤关高速实现如期建成通车,是全体参建人员科学组织、精心施工努力的结果。我不过是按照公司党委的要求,做好我该做的,认真负责是我们公路人的本分。”
我是党员,就得吃苦在前、冲在前
时间倒回2007年,李明帅因工作岗位调整,全盘负责蒙新高速公路蛮耗3号隧道的服务保障、生产安全、技术管理。
该隧道主洞还剩一个加宽带就贯通的情况下,施工遇到了流砂层,发生塌方并冒顶,塌方位置正好位于菁沟正下方,埋深较浅处仅有20多米,这导致塌方处理进度缓慢。按照以往的方法施工,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控制不住,超前管棚、r51自进式锚杆等强有力的措施都尝试了,未取得良好的效果,一遇塌方就前功尽弃,隧道开挖进尺不进反退,处理塌方耗时费力,危险性极高。
为防止掌子面塌方频繁发生导致已开挖地段塌方、初支侵限及降低安全风险等,经过变更改为先拱后墙法施工,每掘进3米,就要架设工字钢架,立木模浇筑一次上断面二衬,如此交替进行,每月进尺仅有十多米,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寸步难行”。
更难的是,该隧道加宽带围岩以强风化白色砂岩为主,看似石头,通风后快速风化形成流砂,超前注浆预加固收效甚微,掌子面及拱顶围岩开挖后需快速立架喷浆封闭,一旦形成流砂若不加以制止,小塌腔扩大后必然发生更大塌方。隧道内,大量的石块和砂砾不断从顶上落下,掉落声、震动声不断地在隧道内回响着,每次听到这样的回响,你会这样想——这座隧道似乎没有尽头。
脸上沾满汗水、泥水的工人们,难掩疲惫和失落,前方短短数十米的隧道,简直是一场噩梦,连续奋战数十天,进尺却只有寥寥数米。工人看不到希望,失去了信心:“李工,这个隧道太难了,一施工就塌方,一点办法都没有………”
听着工人弟兄们的诉苦,李明帅心里很清楚,这是一场接力赛,前面的工程人已经跑完了自己的比赛。现在,就算是天塌下来,这条隧道也不能停,必须按照工期继续推进。
他耐心安抚工人的情绪,鼓励道:“大家不要有心理负担!进度不理想在预料之中。塌方前都有征兆,大家要时刻留意,安全第一,遇到危险,立马撤离到安全区域,大家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你们的困难我来解决,有什么好的想法也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考,只要我们上下一心,没得哪样任务是不可能完不成的!”
他又说:“大家打起信心来,无论工程咋个困难,我们都必须在最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去,努力最终会有回报的,未来,我们会以啃下这个硬骨头为荣。”在那个冰冷的夜晚,所有人都在一起,在温暖的火堆边上,他们看着自己的隧道负责人,听着他用满腔热情和毅力对最后的硬骨头冲锋进行部署。
第二天一早,在鲜艳的党员先锋队红旗的映衬下,项目部对隧道最后的难题发起了的冲锋。事实上,隧道中的每次作业都冒着风险。整个加宽带开挖过程中塌方是家常便饭,掌子面附近随时备着木板,一遇到流砂先用木板堵塞,及时运送喷浆料挂网喷浆封闭,过程中多次出现掘进一尺倒退一丈的情况。
每次开挖、立架的时候,他都在一线蹲守。他真担心这条隧道的安全,用他的话说,那段时间,自己晚上睡觉都是和衣而卧,电话一响,接通电话先问的是:“掌子面有没有塌方?工人都安全的嘛?”他甚至连做梦都在想这条隧道还有什么措施可以用?都在想还有没有其他施工方法推进的可能?
有几次,流砂下来了,工人不愿上前施工作业,不敢冲上到掌子面堵漏,他毅然带头冲在前面:“我是党员,跟我上!”带着技术员,带着工人一起干,避免了更大的塌方发生。
这是他毕生难忘的经历。回想起这段经历,他说:“怕,是人都会怕,尤其干隧道,最危险的就是塌方。有时候,如果我们不身先士卒,挺身而出,你的同事、好友就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为了团队,你必须站出来,顶上去。我们工程人不仅要有“技术”也要有敢冲在前的“勇气”。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时间再往前拨动一点。在t型梁桥边,风,并没有吹走李明帅紧绷的神经,项目上机器轰鸣的响声让他握紧了手中的笔记本。
2006年10月,他回到蒙新项目工作。到岗第一天,领导就让他负责3座t型梁桥的现场技术和管理工作。
这回,他心里没底,在之前的工作中,他只做过路基工程,至于桥梁,也只接触过两座钢筋混凝土斜腿刚构跨线桥。之后,他被借调至金平交通局工作了3年,一直都在搞农村公路建设。
面对空前的工作压力,他第一时间跟领导请示:“能不能让有经验的同事带带我?或者与前一管段的桥梁技术员一起共事,两段合成一段管理。很多问题,我心里没底。”
领导的回答是:“不行!各管一段,每个人对应管理一支施工队伍便于管理。你遇到难题不要想着退缩,要多跟身边的同事学习,我相信你干得下来。”
他一时迷茫,但转念一想,自己来这个项目为的就是学习更多的施工技术和经验,既然与初衷不谋而合,那么,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在之后的时间里,李明帅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习上,放在了找差距、补短板上。为了跟上同事们的步伐,闲暇之余,他主动融入到一线技术人员、一线施工管理人员、协作队伍和工人当中,跟他们一起用餐、聊天,向这些民间高手学习。晚上回到宿舍,李明帅就上网查找资料、翻看各类施工规范书籍和图纸,跟同事交流经验和想法。
哪些关键环节必须亲自带头现场踏勘?哪些过程需要细致跟踪抓好落实?哪些关键部位必须重点值守?协作队伍的施工方法、工艺、设备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如何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如何降低施工成本、加快进度,让项目参建单位合作共赢?
桥建成了,李明帅也出师了,但他心中的那座“桥梁”,却还没有“建成”,他希望自己的技术再“牢固”一些。
作为筑路人,李明帅一定有这么一个瞬间,站在某座梁桥上,伸出手,似乎抚摸着橙色的夕阳,借着这光芒略显温润的照耀,他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一座座桥梁拔地而起的未来,他想起了那些艰辛走过的岁月,他一定会想起当初选择这份工作的初衷,一路坚持,不轻言放弃,不退缩,只是用自己的行动,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至于谈到初心,李明帅说,每当自己遭遇瓶颈和困难时,总会拿起那本最喜爱的书《办法总比问题多》。李明帅说:“这本书里主题就一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这句话,让他遇到任务不退缩,出现险情往前冲,有困难第一个上,铆足实干的劲头。
也就是在这股子信念的激励下,李明帅在临清项目工作区间,提出涵洞通道、挡土墙等优化设计方案,并协同工程技术、协调部门等一起协调地方同意优化方案,经多方代表会议研讨通过并得以实施。也就是在这股子信念的激励下,李明帅在瑞孟3-4项目,带领技术团队在2个月内完成临建工程规划、建设,并投入生产,率先完成梁板预制安装,完成桥梁减跨、天桥优化变更,助力项目降本增效。也就是在这股子信念的激励下,李明帅在鹤关高速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部一工区攻坚突击施工区间,9个月完成80%以上工程量,如期实现建成通车目标,因为他的坚持,使得临清2-4项目在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一直冲在全线高速建设的前列,树立了云南交投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
2023年,李明帅获得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君不见,乘风欲破千里浪,回首已过万重山。行之千里,无惧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不以艰险而止,何况峻岭?而今的李明帅依旧扎根在项目一线,继续怀揣着满腔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自己,当年那个青葱岁月的热血少年如今已经蜕变成一个成熟稳重的工程师,他未停下过脚步,放眼未来,他将继续秉承共产党员的“螺丝钉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担当新时代使命,不断磨练过硬的技术功底,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公路建设二公司 王朝杰)
上一篇:人物|何为勤廉?何为青年?
下一篇:文艺小站|筑路人的夏日